茉莉花官网茉莉花茶百科茉莉花茶历史

福建茉莉花茶在国内的传播与发展


1.华北地区

(1)京、津、冀地区。茉莉花茶,在北方又称为“香片”,是北方大多数地区一年四季常饮的饮料,茉莉花茶受欢迎不仅是因为其具有鲜灵浓郁的茶香、醇厚鲜爽的滋味等独特品质,还因为香气和滋味能改善北方一些盐碱地区的饮水质量。北方居家品饮花茶,常用茶壶共泡分饮法,具有卫生、方便的特点,家人老小团聚'边喝茶,边拉家常,其乐融融,给家庭增添温馨和谐的气氛,即使在白雪皑皑的寒冬,也感觉仿佛置身于芬芳四溢的花丛中,感受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春天。

华北地区是福建茉莉花茶的传统销区,主要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西省为主'历史上曾有“天津帮”、“平徽帮”(包括河北、山东茶商的山东帮及北京、安徽茶商的平徽帮)44家等茶叶商贾行帮云集福州,在此经营茉莉花茶,促进了茶行业的大发展。著名的北京吴裕泰、张一元、天津正兴德老字号茶庄在福建省政和县、福安市都设有定点供应商乃至生产基地,不仅使销区的花茶供应有了量和质的保证,还促进了产区地方经济的发展。

(2)山西。山西省与福建省自古以来有着割不断的浓浓茶情,早在明代时期,晋商每年都要“挟资裹粮”,经长途贩运,千里迢迢赴南方茶区采办茶叶,然后转运到山西和西北各地。清代,晋商的茶叶贸易有了更大的发展,采办茶叶的地点最主要的就是在当时已成为全国著名茶区的福建武夷山下梅茶叶市场。此后,晋商逐渐开辟了一条茶叶商路:由福建武夷山启程人江西,至铅山县装船,顺信江下鄱阳湖,出九江口人长江,溯江抵武昌,转汉水至樊城起岸,经河南省境进入山西泽州(今晋城),经潞安(今长治)、祁县、忻州等地到张家口,然后运至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最后运往俄国以及欧洲各地。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九十年代,福建茶商纷至三晋,给山西茶叶经济的振兴与繁荣注入了活力,晋闽茶人从此以茶为媒结下了不解之缘。闽人在晋营销的茶叶主要是茉莉花茶,不仅通过茶发家致富,还把福建茉莉茶香、茶情、茶德、茶文化、茶俗等茶的.

物质享受与精神文明带给了三晋茶人,与晋商茶人与闽商茶人结下了深厚的茶情、茶谊。福建“茉莉银毫”、“茉莉绣球茶”家喻户晓,闽人在商界的拼搏精神激励着众多晋商茶人,而晋商传统的茶德诚信礼义也为福建茶商所感同身受,逐步成为他们经营时所信守的座右铭。

2.华东地区

苏州是继福州之后兴起的茉莉花茶加工中心。1938年,福州窨花技术经苏徽茶商传人苏州,促进了苏州茉莉花茶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福州海运阻隔,安徽和浙江的茶叶难以运到福州进行加工,由于苏州交通便利,茶商纷纷转到苏州窨制花茶,窨制花茶的茶行、茶栈竞相开办,苏州一度成为茉莉花茶加工的中心,并形成“苏州窨花工艺”。除此以外,由于福建茉莉花茶品质优异,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等省的茶坯都送到福建窨制,其中包括浙江的大方、毛峰、旗枪、杭州龙井、安徽的黄山毛峰、大方以及江苏洞庭湖东山所产的碧螺春,窨花后直接运销华北、东北各大城市。

3.西南地区

(1)四川。地处西南地区的四川省于1887年由福州引种茉莉花苗,据记载,当时一位姓林的宦官,他由福州引种茉莉花到成都,最早种植在成都市郊东门外的鲎门铺,以后逐渐发展到附近乡村。1890年以后,随着四川茉莉花茶的兴起,茉莉花茶种植得到进一步发展,华阳县东乡一带于1900年栽种茉莉花,并普遍栽植,成为四川花茶的主要产区之一。

四川人喜欢饮茉莉花茶,此茶浓郁爽口,沁人心脾,品后令人回味无穷,茉莉花茶是四川茶馆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品类。四川人饮茶用的是三件头的“盖碗茶”,即茶盖、茶碗和茶船,一边品饮,一边摆“九门阵”,悠然自得。四川茶馆里的坐椅大多用斑竹制成,移动轻便灵活,坐垫是用竹篾条编成的,富有弹性、柔软舒适,还有扶手靠背,手稳贴身,闭目养神、十分惬意。茶馆内有专司泡茶和添开

水的“堂倌”,亦称“么师”,如今称“茶艺师”。茶艺师泡茶技艺高超,用左手捧茶碗、茶盖和茶船二十余件每套三件,件件配套,一般茶馆多用铜茶船,右手提铜开水壶,泡茶时左手将茶船往茶桌上一撒,茶船“叮当”作响,依次放碗掺进开水,再盖上茶盖,收钱找补完毕,随即转身又去接待其他客人。抹布帕掂在左肩上,在堂内转来转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四路灵活,泡茶、添水动作利索、灵巧。烧开水的炉灶称为“老虎灶”,灶上火眼有十余个,个个火眼都放上铜茶壶烧开水,灶上有专司烧开水的人。水也有专司洗茶碗的人,茶馆柜台上有专司在碗中装茶叶的人,分工明确,各守其职,井然有序。

(2)广西。广西横县是茉莉花茶加工中心的后起之秀,茉莉花产业受国人瞩目,目前是全国的茉莉花种植和茉莉花茶加工中心,被国家有关部门评定为“中国茉莉花之都”。虽然在茉莉花茶生产加工上已经取代了福建的霸主地位,但是在广西横县办厂加工茉莉花茶的商人很多是福建人,当地加工茉莉花茶所需的绿茶坯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福建。据悉,在当地180多家的茉莉花茶加工厂中’福建占了40%左右,在横县国内最大的花茶交易市场——西南茶城,许多来自福安、福鼎等地的福建茶商在这里加工茉莉花茶,使闽桂两地茉莉花茶茶缘难解。

4.港台地区

(1)香港。在香港,“茶”是一个相当流行的字眼,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寻常百姓家,日常生活都与茶密切联系。茶楼、茶行、茶庄、茶室、茶寮、茶座、茶餐厅、凉茶铺……一眼望去,比比皆是。香港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奔波于钢筋水泥丛林之中'在外就餐的人很多,茶楼、茶馆、茶餐厅密度很高,可谓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而且香港人比较注重生活的质量,有喝早茶、午茶、下午茶和夜茶的习惯,饮早茶当早餐“医肚”,上茶楼饮下午茶“斟生意”,以及饮夜茶作为“叹世界”,这大大促进了茶叶的消费量。据估计,茉莉花茶在港的年消费量在400~500t左右,福建产的茉莉花茶占了绝大多数,在茶庄、百货商店茶叶部、微型茶叶店、超级市场中都能找到福建茉莉花茶的身影。此外,茉莉花茶(香片)是香港流行的茶品之一,与乌龙茶、普洱茶、白茶、龙井茶一起,是香港茶楼、酒家必备的五种茶等,配以精致美味的粤式点心,一边喝茶,一边尝点心,一边看报纸,浓郁的花香给了处于工作高压的港人一个放松神经的机会,再加上清爽的茶汤和美味的点心,既吃饱喝足,又了解了天下大事,同时满足了物质需求和精神享受,尽享生活乐趣。

(2)台湾。祖国宝岛台湾不仅是花茶的产区,而且也是福建茉莉花茶消费地之一。台湾生产花茶滥觞于1873年,台湾茶商将滞销茶运到福州窨花,这是台湾生产花包种的先声,用包种茶去熏茉莉花,称为“包种花茶”,比起传统用绿茶熏花的茉莉花茶,香气滋味均更胜一筹。台湾茶之熏花,系自同治十二年(1878年),乌龙茶遭受不景气,洋行停止收购,台茶产销甚呈疲滞,茶商迫不得已,即开始改制包种茶,并运往福州,加以熏花称为“花香茶”出售。此当为台湾之熏花制造起始。其后茶业者认为运茶至福州熏制,获利不丰,遂在台自行设厂熏制。在台湾最早制造花茶的厂家,依据刘崇妙先生记忆所及是合兴茶行,该号负责人为王登氐,约在清同冶末年(1874年前后),合兴茶行仿照福州熏花方法,采用黄枝花为料花,用以熏茶,所得成绩颇佳。斯时台湾尚未引种茉莉茶,其他适于熏茶料花亦不多见。合兴茶行当时熏茶,用花量甚多,将茶熏制为“窨母”,茶叶出售时,取“窨母”若干与普通包种素茶混合,藉以增高茶叶之香气,冀以提高出口包种茶之市场价格。当时试以外销,果然获得市场良好反应,茶价竟亦随之提高。这是初期花茶的熏制与销售情形。包种素茶中混合熏花茶,在市场出售,价格日渐提高,熏花方法亦由秘而不宣进而渐渐公开,于是台北市茶商群起仿效,熏花技术跟着改良,熏花用量亦逐渐加多。香花栽培面积,由于需求日多,在台北市近郊大面积扩展。

1882年台湾从福建长乐县引种了茉莉花苗,栽培于台北市近郊淡水、海山、文山、新竹一带,育成茉莉良种,在台湾进行推广,遂以此花作为熏制包种花茶之主品,开始窨制茉莉花茶。同时被充为熏茶用的香花,还有秀英、玉兰、树兰等数种。当时合兴茶行熏制花香茶,大多数在台湾出售,未尝单独以花茶出口。其后约于光绪十四五年间(1890年前后),有建成茶行,在爪哇暹罗等埠开拓有包种茶良好市场,出品茶叶之商标,以建德石东(口麦)最早风行,继而金葫芦,红缨,金刀各腔(口麦)亦驰名而畅销。在1900年以后,荷属东印度各岛喜饮台湾包种花茶已成为习惯,并以“三色花茶”为贵。所谓三色花茶,即栀子花,茉莉花,秀英花三种香花熏制之茶混合出售者。到了1910年以后,台湾包种花茶因受荷属东印度政府之管制每年调高税额三、四次,包种花茶之输入爪哇遭受打击。虽当时爪哇自身茶,且台湾永裕茶行会移植茉莉花苗到爪哇栽培在爪哇自行熏茶,但香味不佳。1913年以后,包种花茶在爪哇市场销售数量年有增加,而以1926—1930年五年中最旺,每年销售量在3000t上下。至1931年以后,乃急激减少,其原因则在印尼自身茶业发达,几至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则由于1931.“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台湾大量发展茉莉花,仿制福州茉莉花茶,当地华侨抵制日货,其时台湾尚属日本统治,台湾茶叶列为日货,故不愿饮用也。因之台湾包种花茶遂由南洋印尼市场转输我国东北各省,熏花方法亦逐渐改良,仍见畅销。台湾光复后,包种花茶输销南洋景况甚见衰退,市场转向香港、琉球,但数量不多。而一方面省内自行消费每年数量虽亦相当可观,但较之昔El鼎盛情况,仍呈一蹶不振之势’。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金骏眉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金骏眉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
福州茉莉花茶百科
茉莉花茶百科
关于花茶的生产历史 茉莉花茶的历史传说,说到花茶大家对它肯定都不会陌生,你们肯定随便都能列举几款它比较有代表性的茶出来,比如茉莉花茶,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视频